10月29日,市统计局发布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数据,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我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72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5.3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50.9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66.8亿元,增长5.3%。
今年以来,面对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困境,全市上下锚定目标,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全力促消费、扩投资、稳生产,经济运行保持整体稳中向好。
农业生产供给稳定,畜牧业增势良好。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1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4.1%。全市生猪存栏107.9万头,增长7.9%;生猪出栏132.3万头,增长1.2%;牛出栏11.2万头,增长8.6%;家禽出栏4302.6万只,增长7.1%;羊出栏55.2万只,增长0.8%;猪牛羊禽四种肉产量20.3万吨,增长6.5%。
工业生产平稳运行,主要行业贡献突出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长3.6%;制造业增长9.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5%。从煤与非煤看,煤炭工业增长3.4%,非煤工业增长8.6%。从行业看,全市33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0个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为60.6%。主要行业贡献突出,九大行业呈现“七增二降”态势,其中,煤炭行业增长3.4%,炼焦行业增长40.8%,机械行业增长14.6%,非金属矿制品业增长12%,以上四个行业累计带动规上工业增长4.7个百分点。部分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市重点监测的20种工业产品中,12种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其中,氧化铝、化肥、合成氨、焦炭、液压元件、洗煤及日用玻璃制品等7种产品产量实现两位数快速增长。
服务业全面增长,“文体娱”发展良好。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96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5.3%。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增长6.7%,批发和零售额增长9.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5.1%,金融业增长7.3%,房地产业增长2%,其他服务业增长4.4%。文化体育娱乐业持续向好。1至8月,全市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营业收入增长9.2%,较1至7月加快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市11个重点监测景区接待人数、经营收入分别增长8.9%、6.7%。
固定资产投资明显恢复,三次产业同步回升。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0.8亿元,同比增长2.1%。一、三产业投资降幅收窄,第二产业投资加快。重点领域投资稳步推进,民间投资增长6.4%,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9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16.9%,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下降6.2%,延续了近期稳定恢复态势。
市场消费保持增长,“以旧换新”潜能释放。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8.7亿元,增长3.1%。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77.7亿元,增长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1亿元,增长2.2%。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额511.2亿元,增长2.9%;餐饮收入57.4亿元,增长8%。同时,“以旧换新”有效激发了消费潜力,新能源汽车、家电等商品销售旺盛,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新能源汽车、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增长37.5%、42.3%、17%,共计拉动限上商品零售额增长3.7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前三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42元,同比增长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31元,同比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66元,同比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5个百分点。就业形势回稳向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106.6%。民生类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2.4%,较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5.9%、3.5%,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6个、9.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