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发布2019年度耕地质量监测报告的通告

发布时间:2021-01-21 浏览次数:504

鲁农土肥字〔2021〕1号

为贯彻落实《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农业部令2016年第2号)要求,摸清我省耕地质量现状和演变趋势,指导科学施肥和耕地质量提升,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保障粮食安全,我厅在调查取样检测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山东省耕地质量监测报告(2019年度)》,现予通告。


附件:山东省耕地质量监测报告(2019年度)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2021年1月19日

附件

山东省耕地质量监测报告

(2019年度)

山东省耕地质量监测工作起始于第二次土壤普查,2016年根据“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做好耕地质量监测点布局规划的通知(农技土肥水函〔2016〕399号)”要求,健全完善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耕地质量监测网络,点位数2839个。近2年点位仍稍有增加,2019年全省四级监测点总量达到3185个,监测点涉及16个地市128个县(市、区),其中国家级监测点62个,省级监测点216个,市级监测点337个,县级监测点2570个。我省耕地1.14亿亩,平均近4万亩1个监测点,已完全满足10万亩一个监测点的密度要求。目前每个农业县(区)都有5个以上监测点,基本实现了土壤类型和耕作制度的全覆盖。

一、基本情况

2019年全省四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共涵盖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粗骨土、盐土和风沙土等8大土类,其中分布在潮土、褐土、棕壤、砂姜黑土四大主要土类上的监测点数量最多,分别占监测点总数的57.1%、18.6%、15.5%和4.2%。依据监测点的耕地利用类型划分,可将监测点分为粮田(含粮粮、粮油、粮菜)、果园和菜地(设施菜地、露天菜地)3种类型,2019年粮田、果园和菜地监测点比例分别为86.3%、7.3%和4.7%。

二、全省耕地质量现状及演变趋势

(一)有机质现状及变化趋势

2019年全省四级监测点土壤有机质有效数据为3148个,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17.3 g/kg,依据耕地质量监测有机质含量分级标准,主要集中在(10-15] g/kg和(15-20] g/kg区间。近5年,全省监测点有机质含量有所增加,2019年有机质含量比2015年增加11.9%。从耕地利用类型来看,2019年粮田、果园和菜地监测点有机质平均分别为17.6 g/kg、14.3 g/kg和16.3 g/kg,比2015年分别增加了13.1%、4.3%和3.7%。

(二)全氮现状及演变趋势

2019年全省四级监测点土壤全氮有效数据为2932个,土壤全氮平均含量1.15 g/kg,依据耕地质量监测全氮含量分级标准,土壤全氮含量在(0.75-1.00] g/kg和(1.00-1.25] g/kg区间分布最多。近5年,全省监测点全氮含量呈增加趋势,2019年全氮含量比2015年增加18.3%。从耕地利用类型来看,2019年粮田、果园和菜地监测点全氮含量分别为1.12 g/kg、0.98 g/kg和1.19 g/kg,其中粮田比2015年增加了21.6%。5年内果园和菜地监测点全氮含量分别在0.93~1.05 g/kg和1.19~1.38 g/kg之间,2019年比2015年分别降低6.9%和11.1%。

(三)碱解氮现状及演变趋势

2019年全省四级监测点土壤碱解氮有效数据为2859个,土壤碱解氮平均含量102.9 mg/kg,依据耕地质量监测碱解氮含量分级标准,土壤碱解氮含量主要集中在(60-90] mg/kg和(90-120] mg/kg区间。近5年,全省碱解氮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但总体有所增加,2019年碱解氮含量比2015年增加10.7%。从耕地利用类型来看,2019年粮田、果园和菜地监测点碱解氮平均分别为102.5 mg/kg、101.7 mg/kg和120.4 mg/kg,比2015年分别增加了10.2%、10.2%和4.0%。

(四)有效磷现状及演变趋势

2019年全省四级监测点土壤有效磷有效数据为3169个,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40.2 mg/kg,依据耕地质量监测有效磷含量分级标准,除小于等于10 mg/kg区间占比相对较低以外,其他区间占比相对均衡。近5年,全省有效磷含量总体先增加后降低,总体有所增加。2019年有效磷含量比2015年增加7.7%。从耕地利用类型来看,2019年粮田、果园和菜地监测点有效磷含量平均分别为37.2 mg/kg、55.2 mg/kg和74.5 mg/kg,其中粮田有效磷含量比2015年增加了11.1%,而果园和菜地则分别比2015年降低了11.2%、2.5%。

(五)速效钾现状及演变趋势

2019年全省四级监测点土壤速效钾有效数据为3157个,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199 mg/kg,依据耕地质量监测速效钾含量分级标准,土壤速效钾含量大于200 mg/kg区间分布较多。近5年,全省土壤速效钾含量呈增加趋势,2019年速效钾含量比2015年增加32.9%。从耕地利用类型来看,2019年粮田、果园和菜地监测点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分别为198 mg/kg、184 mg/kg和259 mg/kg,粮田和菜地速效钾分别比2015年增加了37.1%、37.4%,果园速效钾比2015年降低1.7%。

(六)pH现状及演变趋势

2019年全省四级监测点pH有效数据为3142个,土壤pH平均值在7.2,依据耕地质量监测pH分级标准,土壤pH在(8.0-8.5]、(5.5-6.0] 和(7.5-8.0]、(6.0-6.5]区间分布最多。近5年,全省土壤pH变化不大,在7.1~7.3之间,2019年土壤pH比2015年增加0.1个单位。从耕地利用类型来看,2019年粮田、果园和菜地土壤pH分别平均为7.3、6.2和7.3,比2015年分别增加了0.20、0.06和0.44个单位,变幅较小。

(七)小麦玉米轮作监测点作物产量及施肥量分析

小麦-玉米轮作是山东省的主要轮作制度。以国家级小麦-玉米轮作监测点为例来分析其产量及施肥量的状况和变化趋势。2019年国家级监测点中有47个监测点种植小麦和玉米,常规区两季作物总产量平均值为1085 kg/亩,比无肥区产量增加比例为50.5%,与2015年相比,常规区两季作物平均总产增加14.3 kg/亩,增幅1.3%。从常规区施肥量来看,2019年47个监测点小麦玉米两季作物施肥总量平均为78.0 kg/亩(折纯量,下同),包含肥料投入量57.4 kg/亩,秸秆还田养分量20.6 kg/亩,肥料养分N、P2O5、K2O投入比例为1:0.54:0.32,有机无机养分投入比例为1:2.3。2019年肥料投入量与2015年相比降低0.24 kg/亩,降幅0.4%。

三、主要结论、存在问题和对策

监测结果分析表明,耕地养分状况整体处于中高水平,近5年肥力水平总体有所提升,但仍存在部分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尤其果园土壤)、果园和菜地土壤磷钾富集明显、农田有机肥施用量较低等问题。各地要继续提高科学施肥水平,根据地力情况适当减施磷钾肥,大力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采用积造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水肥一体化和培肥改良等技术措施,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

 

 



热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