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城脚下话非遗——2024剪纸文化大会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长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协同机制主办,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张家口市人民政府承办,河北省群众艺术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张家口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执行举办的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交流活动暨长城非遗保护传承弘扬协同机制2024年度活动,于8月10日上午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成功召开。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党委书记王晨阳,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新杰,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海峰,长城沿线省区市文旅厅局非遗工作负责人和非遗处负责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北各地市文化和旅游部门的相关负责同志,相关领域专家、剪纸非遗传承人等参加了交流活动。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新杰主持会议,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海峰致辞。
本次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推进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和融入服务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国家战略,发挥秘书处协同保护方面协调带动作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探索挖掘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和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的路径和典型案例,探讨非遗项目在带动地方群众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带头作用。
交流活动中,安塞剪纸高英凤、蔚县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周利伟就非遗工坊案例创新举措、主要成效等方面做了交流分享。天津、陕西、辽宁、河北4省市就近年来长城非遗保护传承弘扬工作成果以及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天津大学教授马知遥结合多年的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调查研究提出了要结合非遗元素建设乡村旅游民宿、利用乡村庙会活动调动非遗项目参与、集合非遗力量打造乡村非遗品牌等建议。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党委书记王晨阳在发言中指出,在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举办非遗助力乡村的活动,具有积极意义,不仅倡导具有中国人文情怀的纯美爱情,更蕴含着对勤劳、质朴、智慧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价值追求。“七夕节”也是乞巧节,“乞”是自觉追求、自我提升的品格,“巧”是手艺、知识和能力,“乞巧”代表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乡村振兴中,非遗就发挥了创造美好生活的作用。他强调,长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协同机制要做好非遗要与同乡村振兴全面有效衔接,共同推动非物质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推动乡村振兴和长城的保护,为中华文明伟大复兴做出更多的贡献。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新杰做了总结发言,他表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协同机制秘书处将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的领导下,切实履职尽责,发挥示范引领和统筹协调作用,与协同机制各成员单位瞄定目标、共商共议、交流互鉴、协同共进。河北将努力做好服务,也诚恳希望各成员单位给予鼎力支持,共同发挥机制统筹协调、联动各方的积极作用,共同把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履行好。
此次活动是自今年长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协同机制成立以来的第二次交流活动。活动的举办,搭建了一个交流互通、凝聚共识的高效平台,为进一步发挥好协同机制秘书处职能、推进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和融入服务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大工程指出了努力方向,也为开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注入新的活力。